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26章 有关癞子的故事

如果要说小山村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,1981年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无疑是值得大书特书的。

它打破了传统的集体生产制度,从大集体到小集体,从大包干到小包干,真正实现了农民兄弟的生产积极性,促进了农业发展,国家和个人都得到了实惠。

其实早在1978年徽省凤阳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就已经开始进行包产到户的试点,试点的成功引起了中央的注意,由此逐步推向全国各地。

到1981年,湘南地区开始响应中央号召,在全地区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,一场轰轰烈烈的分田到户的运动开始了。

小岗村之所以也叫小岗村,就是因为小山村地处湘南地区岭南山脉,山林林地众多,平原耕地面积极少。

正所谓一亩山地半分田,小岗村就坐落在这盆地边缘的小山岗上,水田面积非常有限,也异常的宝贵,每年都要靠种植红薯,玉米这些粗粮来弥补粮食缺口。

南方人主食都以大米为主,每年的四五月水稻插秧的季节,也是老村长最头痛的时候,到乡政府借粮也成了小岗村的“家常便饭”。

其实从去年开始,附近的生产队就有的开始私下串联,要搞承包到户,最先是承包到组,后来直接到户,试行结果显然是卓有成效的,以至于很多没有推行的乡镇也都动了心。

今年地区的文件试点文件一下发,每一个生产队立马如脱缰的野马,承包到户的风潮很快在湘南大地蔓延开来。

今天的小岗村热闹非凡,村委会前面的院子人山人海,各家各户都是拖家带口的挤到村委会的院子里,想要在今天的分产大会上“一展身手”。

老村长和村委会的成员经过商量,决定采取“抓阄”这种大家认可的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分田分产。

要知道十个手指还不一样齐呢,真要满足每个人的要求,只怕神仙在世也是无能为力,光是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的老娘们,就够村委会喝一壶的。

可是即便是抓阄,那些老娘们也是吵吵嚷嚷,你一言我一语,整个会场热闹的就像一个集市,老村长被吵得头昏脑胀,刚想走出去透口气,就听到有人喊:“不好了!癞子跳河了!”。

老村长又气又恼,现在正是分田到户的关键时刻,这当口要是发生人命案子,他这村长的位置不保不说,保不齐还得吃瓜捞,这不省心的癞子呀!

这癞子听名字就知道这人不好惹,他其实不姓癞,大名汪卫国,父亲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